越南大学生花式学中文:从汉服到直播带货

音乐潮流速递 2025-05-09 18:18:44 阅读:2

沉浸式学习:从汉服穿越到直播带货

走在越南大学校园,时常能看到身着汉服的学生在练习“拱手作揖”。河内大学中文系学生阮氏芳告诉记者:“我们通过角色扮演《延禧攻略》里的场景,不仅记住了 ‘臣妾告退’这样的古语,还学会了宫廷礼仪。”这种“穿越式学习法”已成为越南高校的新潮流,学生们甚至会为了演好《琅琊榜》中的谋士,提前背诵《孙子兵法》选段。

更硬核的是胡志明市经济大学的“中文电商直播大赛”。学生们分组模拟跨境直播,用“宝宝们看过来”的带货话术推销越南咖啡。参赛者陈文雄兴奋地展示数据:“我们用广东话喊出 ‘靓仔饮咖啡’,观看时长直接翻倍!”据统计,越南已有12所高校开设“中文+跨境电商”微专业,掌握双语的毕业生在农产品贸易领域薪资普遍高出30%。

文化破圈:追剧追星成最强驱动力

在河内大学孔子学院的候考区,总能听到学生们哼唱周深的《许卿安》。调查显示,76%的越南00后通过追剧学中文,《宁安如梦》《长月烬明》等剧集的越南语字幕更新速度甚至超过英文字幕。为了看懂白鹿的台词,有考生狂背500个成语;因为喜欢张凌赫的古风台词,粉丝们自发组织“苍兰诀台词研讨会”

TikTok上的中文挑战更是火爆。越南博主用中越双语翻唱《青花瓷》,播放量轻松破百万;#汉字挑战#话题下,学生们用表情包解释“了”和”过”的区别——”吃了饭”配撑肚皮表情,”吃过饭”配打嗝表情。河内大学老师感叹:“以前学生怕写汉字,现在抢着用汉字设计T恤图案!”

经济刚需:中文证书成职场”黄金门票”

“HSK六级证书在手,年薪至少3000万越南盾!”在河内人才市场,这样的招聘标语随处可见。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,中越跨境合作区每天处理超5000份双语文件。华为越南分公司甚至开出“中文流利者薪资上浮30%”的条件,而普通岗位的竞争比高达1:20。

数据显示,越南2025年第一季度汉语水平考试报名人数达9941人次,居全球第一。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考前辅导班每周6天开课,场场爆满。考生秋红通过HSK四级后,从普通文员晋升为中企项目经理,并被派往中国总部深造。她感慨:“中文改变的不仅是职业轨迹,更是人生格局。”

文化共鸣:在语言学习中寻找”根”

在河内文庙广场,学生们边吃烤肉边查“孜然”的写法;在胡志明市的咖啡馆,年轻人用中文讨论“甜粽咸粽之争”。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方式,让中文从课本走进了日常。越南博主”越南阿璇”在抖音发布《诗人王勃在越南的故事》,用中越双语对比展示文化渊源,单条视频播放量超48万。

河内国家大学开设“汉越词溯源”课程,系统研究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。学生们发现,“学校”(truong hoc)、”图书馆”(thu vien)等词汇发音与古汉语惊人相似。这种文化寻根意识,让中文学习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。

【结语】当越南大学生用汉服、直播、追剧等方式打开中文学习的新次元,这场“花式学中文”的热潮早已超越语言本身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下的生存技能,也是文化共鸣中的心灵对话。正如胡志明市某语言学校的标语所说:“中文不是选修课,而是未来生活的必答题。”在RCEP框架下,这群年轻人正在用双语能力搭建中越合作的新桥梁。